从《易经》到《道德经》,陈思诚编剧在《唐人街探案》的片头,都引用了著名的中国上古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是宇宙生成论,也是人与自然的终极是人类对于世界解释的哲学论之一。刘昊然饰演的秦风、王宝强饰演的唐仁、肖央饰演的宋义,从姓氏上看都是典型中国人。陈思诚的文化自信从对角色命名上就可见一斑,正如“名可名非常名”,《唐人街探案》通过喜剧(喜闻乐见的方式)、动作(全世界都能看得懂)、推理(高智商的智力衍变)来呈现中国文化内涵,这是一出水准很高的大戏设定。唐人街是中国人在海外拓荒与融入的起点、延宕,是漂泊与迟滞的在场,无论是泰国曼谷还是美国纽约,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空间,提供给有想法的创作者来纵横捭阖。
《唐人街探案2》:凝视未知的代价
我们这个世界,终究是未知的,从周公、老庄、孔孟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释迦牟尼,再到康德、尼采和萨特、加缪,任何对于世界的诠释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然而,我们又不能不凝视这个世界,唯有凝视,才有可能观察和审视,才有可能有新发现。《唐人街探案》中的“大反派”,或者说是“负面角色”,本身就具有着某种被同情的可能性,当然是从他的视角看世界。从宗教(上帝)、科学(医学)到“道”(修仙),他也算是在穷尽人类一切可能来寻找更长的生命。性命当然也是中国哲学的根基之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五百年王者出”都是中国人在不同尺度对于道的理解。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2》中,非常巧妙的将一个外国人(知识精英)安排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笃信者,当然也可以说是寻找救命稻草的机会主义者,以纽约整体为法坛,以强中强的五行素材来炼丹——假如秦汉宋三人组不能阻止他,是不是他真能成仙呢?——这当然是陈思诚和观众打的最大的哑谜,换句话说,在尊重类型片和观众的基础之上,中国文化有着几乎无穷尽的要素可以被现代艺术的综合体(电影)所吸收和展现,看的就是编剧和导演能不能玩好这场把戏。
《唐人街探案2》:凝视未知的代价
从唐仁的“尺我合一通神明”,到秦风把纽约具象化的推演,再到或晦暗不明的宋义,陈思诚对于他们和他们探案的本身,并不明确表示态度。秦风在两部电影里,都有放纵行为(嫌疑人身份明确的小姑娘和中年男),也就是说他的行为动机只是寻找真相以及把握实质正义的基础上,有所选择,他凝视了未知的世界,也找到了失落的真相特别是被遮蔽的罪人,然而终究不是公权力,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侦探故事中的主角,他不是完美的人也不是行为差错的中庸的人,秦风的保守和唐仁的聒噪,其实都是灵光的,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灵关所在。凝视未知的代价,其实非常伤心,看着那么多的执着痴念、脑回路复杂的设计、越来越远离人与社会的和谐,一阴一阳的激荡可以生成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强为之则意味着失落、虚脱和跌宕,本片中的“坏人”终究是要自戕,要知道即便在道教的中国,两千年来也无实际案例修仙成功的,还是要回到道家始祖的老子的劝诫上来“得与亡孰病”?“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长久,当然不只是追求现世的生命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