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环境保护与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环保城管局”)获悉,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新建16个大气网格化空气监测微站(以下简称“空气微站”),通过增加对区域内监测站点设置,根据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污染成因分析,精准锁定主要大气污染源头,让成都高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灵敏监测,精准定位,并能迅速对污染源进行靶向治理。
精准布点▶ 形成“公里级”网格化动态监管
大气污染物产生源众多,加密布设监测点位,进行高密度、高频度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了解到,新增的16个空气微站将按照1×1km网格,布设在交通干道、生活集聚地、工业园区、餐饮等污染排放集中区域及城市的风向通道等地,可对所属网格范围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这6种污染因子进行实时监控,动态反应网格内道路扬尘、汽车尾气排放、建筑施工扬尘等大气污染变化情况,形成对重点区域的“网格化环境监测”,进一步加强成都高新区对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分析能力,为环保部门制定空气质量整治提升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记者了解到, 空气微站可以灵敏地对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PM10指数等)进行24小时无间断实时监控,不管是路边烧烤、燃煤排放,还是工地施工的扬尘污染、涉气企业的排污污染,空气微站都能敏锐“识别”。数据信息10-15分钟更新并反馈到监测系统,环保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了如指掌”。在监测数据超出警戒值时,系统能通过微信、手机APP、短信等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点位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及时开展针对性巡查监管。此外,通过网格化监测,工作人员除了能够分析锁定污染源,还能预测污染物“去向”及可能的扩散速度,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精准执法▶ 直观“全景地图”让污染一目了然
成都高新区环保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成都高新区大气网格化动态监测系统上,基于各个空气微站接收到的庞大数据,将定时生成一张污染物分布云图,根据各点位数据和卫星定位,以不同颜色对应污染物浓度,直观地呈现出空气质量动态“全景地图”。据了解,这张污染云图根据设定的时间频率(小时或天),并结合气象参数(风向风速等)变化趋势,对指定区域6种污染物数据进行“盯盘”,环保工作人员通过分析某一阶段的大气污染云图,就能够了解污染物浓度分布与气象关系的定性分析和整体的空气质量变化规律,为保卫蓝天提供决策参考。此外,在重污染期间,系统还提供查看高值区的功能,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看严重超排、轻度超排、一般超排、长期超排的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执法。
来源: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