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记者 王宇) 近日,深圳一市民经历了一件让他一想起来就心有余悸的事儿。该市民在网上报料称,其父亲日前突然得病,救护车赶来后却因为车库不够高,无法进入,医务人员只能推着急救椅到病人居住的楼层。整个过程耗时费力,对病人的急救十分不利。
记者随后采访深圳多家医院急救人员、走访多家小区发现,救护车无法进入地下车库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如此,小区消防车道堵塞、担架床无法进入电梯等问题给医护人员急救带来很大困扰。
多数小区停车场限高低于救护车高度
上述市民在网上大吐苦水,今年过年从老家接父亲来深圳过年,期间父亲突然得病,头晕目眩,呼吸窘迫。该市民拨打 120 后,救护车到达及时,却因车身过高进不了车库,被挡在小区之外。医务人员只能推着急救椅前往上楼抢救病人,好在有惊无险,病人转危为安。
在深圳,救护车进不了小区车库的现象是否普遍?从业 15 年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员殷国华提及"救护车进不了小区地下车库"的现象时,言语中透着无奈:"这个现象非常常见,对急救医务人员来说非常不方便,我们只能自己拿着设备前往抢救。"
殷国华介绍,市二院一个月急救出诊大约有 280 次,其中 240 多次救护车都无法进入地下车库。除非一些大型商超,因为要通过货车运输货物,其车库限高会相对较高。"但救护车去商超抢救的概率毕竟很小。现在一些新建的住宅,救护车也进不去。"殷国华表示。
据调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2018 年 1 月份急诊科急救车出诊总数为 207 次,其中有 78 次进不了小区车库。从业 20 多年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主管樊洁玲顾问医生表示,这种现象几乎伴随着她整个职业生涯。
据统计,市二院的救护车最低 2.35 米,港大深圳医院的救护车为奔驰斯宾特款,自身高度为 2.896 米,加警灯高度约为 3.3 米。记者走访深圳多家小区却发现,大多小区停车场的限高多为 1.8 米、2 米、2.1 米、2.3 米。
部分小区消防通道经常被堵
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科救护车驾驶员李先生表示,在救护车无法进入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情况下,救护人员通常会在小区物业的协助下,通过消防通道将救护车开入小区,或者由医务人员带上急救箱先行进入居民楼抢救病人。
"这么多年,地下车库进不去,我们算还能忍受的了,但最让我们忍受不了的是消防通道被堵。"殷国华说。
据介绍,小区消防通道指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疏散被困人员的通道,比如楼梯口、过道和小区出口处等。就住宅小区而言,从室内到地面的楼梯,小区内到外面公路的道路都属于消防通道。
因为大多小区停车场处于过饱和状态,一些小区业主会将车停在消防通道上。殷国华透露,深圳一些大型抢救事件处理不到位,往往都是因为消防通道堵死,救护车不能第一时间赶到造成的。龙华区某小区物业管理人员郑先生对于消防通道被堵也很无奈,"我们给业主的车贴警示条或者锁车等手段都试过了,但都没用,业主其实也不愿意停在消防通道上。"
医护人员建议:打通生命通道,提升急救能力和知识
市急救中心院前科救护车驾驶员李先生认为,消防通道即生命通道,公共场所消防通道的重要性,无论从政策还是群众意识方面都应该得到加强和重视。从早些年开始,殷国华就一直在呼吁消防通道畅通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该由政府出面协调和倡导,一级一级逐一向下落实。
樊洁玲认为,因为急救的过程有诸如此类的障碍,医务人员也应提高自身水平,加强院前急救的能力。"比如病人心脏骤停,但救护车进不去,那我可以在路上先通过电话教家属心肺复苏,家属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胸部按压施救,然后急救医务人员再下车赶往病人家中。"樊洁玲表示,社会各方面应该多向市民呼吁、宣传和教授相关急救知识,这也会为抢救贡献一份力。
深圳晚报编辑 刘国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