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

随谈 2018-02-08 11:47        

​​盲道,是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之一,盲人沿着盲道走下去,路的远处还是路,而不会是墙。李杨编剧、导演并主演的《盲·道》,主人公是个失败的前歌手、俗世的沉沦者赵亮,自我放逐在大城市的地下铁系统里,以零售各种神灵的符码(佛珠、手串等等)为基本的生活来源。这个假冒的盲人,根本无视世界的真相,然而人心终究是难以捉摸的。他还是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盲人晶晶,那个女孩的遭遇在情理法之间逐步下坠,他面冷心热的将她带回到家中,然而两个失落者的依偎,并非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路来。两个鸡蛋的联合,还是鸡蛋而已,路那边如果是墙,盲目的撞过去,还是咬碎的。

《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了导演李杨从经历文革到远赴德国的一系列故事,故事里的他是不断挣扎的,爱与恨总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反复的出现。他对于父母的认同与文革中强烈的反抗,他对于自由的期望与打破枷锁的慌张,他的愤世与爱世的反复纠缠。文章里写着他在1989年推倒柏林墙的次日买了大榔头,狠狠地敲击了那堵极端世纪的墙。他往来于东西德的两边,见多了一墙之隔的两个世界。

《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

从《盲井》到《盲山》,都是睁眼瞎式的底层坑杀的模式。李杨导演的盲系列,真的与“盲”有了一些关联。主角一个是真的盲人,另一个是假的盲人。而这位假的盲人不论如何伪装,如何欺骗,他终究还是不盲,他还是将自己活成了一盏灯,试图传灯,小女孩虽然看不到世界,确实懂得谁对她好。所谓盲系列的收官曲,终于自觉不自觉地蒙上了一些遮羞布,因为你必须遮起来了,这是时代,是纯真的时代,是心灵鸡汤的时代,是鼓舞人心、美好温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你要让痛、让难受、让彻骨的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你就要遮上,扮上,兜售起价不符实的佛珠十字架,这样你才有机会。

《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

但你还是会记得你本来的模样,因为你终究还是看得见。这“盲”只是欺骗、麻痹,你的眼还是你的眼,眼神里的苦痛复杂而可怕,甚至更甚从前。该看得见的,从你的眼里还是能看得见,那样的撕扯,那样的执念,不能让人舒适,不能让人喜欢,只能让深邃的思想更往令人胆寒之处蔓延,让黑暗的角落有了点点星光浮现。你没有照亮眼里的灯盏,但烈火熊熊点燃。

《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盲·道》:路那边是不是墙吗?

当赵亮驾驶着“借”来的越野车,从北京城一路向西,开往晶晶故乡的时候,赵亮的感性最终战胜了他的麻木。人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意味着同时拒绝了另外一种可能。赵亮早已心如死灰,但是晶晶的出现,却让他看到了镜子中的另外一个自己。镜与灯,始终是对这个世界温暖的隐喻。赵亮和晶晶,亮晶晶的寓意,显而已懂。盲系列电影的落脚点,终于还是带着深邃的暖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