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干死日军中将 抗日战场上稀缺的重火力

科技 2018-02-05 07:43        

​​​

20式迫击炮20式迫击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相比,在火力上处于极大的劣势。在抗日战场上经常出现中国军队人多但却一路溃败,日本军队人少反而难止其锋芒,火力上的差距便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而火力上的差距除了体现在轻、重机枪方面,更突显在在火炮装备数量上。轻、重机枪数量虽然少,但绝大部分部队都有配备,但是火炮在中国军队中显然就是个稀罕物件,除了缴获取得,真正配发火炮的部队少之又少,只有极少数精锐才能够拥有专门的炮兵部队。

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装备数量少,但并不代表着不装备,今天就为各位介绍中国军队主要装备的迫击炮——20式82毫米迫击炮。

博物馆中的20式


20式82毫米迫击炮是中国以法国布朗德1930式81毫米迫击炮为蓝本的仿制型号(终于不是德国了),由于是在民国20年,也就是1931年测试通过后委托南京金陵兵工厂生产,所以命名为20式迫击炮。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产生疑问说,为什么法国原型是81毫米,国产过后就变成82毫米了呢?据说是因为当时日军装备的迫击炮口径为81毫米,为了让弹药不至于被日军缴获后使用,所以增大为了82毫米。不过这个说法也只是传言,真正的原因是否如此也难以考证。

介绍一下20式迫击炮的基本参数:

炮长:1.3 m

炮重:69 kg

射界:45-60度(高低);18度(方向)

口径:82 mm

炮口初速:196 m/s

我军发射迫击炮


迫击炮是一种重要的步兵火力支援武器,其最早发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曲线弹道可以有效地打击战壕中的敌人。而且其重量比较轻,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由步兵班拆分携带作战,需要时为步兵提供快速的火力支援。

20式迫击炮也是一款典型的迫击炮,相比于榴弹炮、加农炮等火炮,其制造工艺更简单,以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都可以进行生产。而且其作战灵活性也非常好,可以快速展开提供火力支援,需要转移阵地时也可较快转移。20式迫击炮的射程在1000到2800米之间,每分钟射速可达20到30发,可以为中国军队提供近距离的炮火支援。

20式迫击炮


20式迫击炮虽然性能不错,但还是受限于中国的产能,1935年到1947年间仅生产了11211门,只有部分部队的团、营一级才装备有20式迫击炮。也就是说这种一般配备到步兵排的基层火力支援武器,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已经算是"重型武器",一般会进行集中使用,以发挥更大的火力效果。

不管怎么说,20式迫击炮毕竟是中国自己制造,也有一定的数量,其当之无愧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主要压制武器。其最著名的战绩应该是在1939年11月7日,晋察冀的一支八路军部队在伏击日军时发现了正在观察地形的日本军官,于是命令迫击炮进行炮击,成功命中日军观察所、指挥部,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弹毙亡,日本国内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