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新动能,这些疑问值得思考

金融 2018-01-28 23:32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创业创新蓬勃兴起;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推动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正在形成,这股新动能能否持续强劲?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走进《中国经济大讲堂》,为我们带来他的三点思考。

消费者产生生产

长期有这么一个争论,经济学里有一个定律,我们称之为萨伊定律意思是你不用担心市场经济,只要有人生产就必须有人买,生产或者说供给产生需求。这场争论现在在中国,我看我们可以更新了,萨伊定律应该反过来讲,是消费者在产生生产。

需求侧、消费侧,在逼着供给侧不断地改善结构,不断地生产出来我们最需要的、有个性化的、未来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十九大报告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出现事实上在不断地缓解我们当前社会主要的矛盾,是从消费侧、需求侧开始在逼着生产侧改善它的结构。这是我们生产当前新动力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创新应加入一定的公益性

今天的如此众多的新动能,这么多商业模式谁能够胜出呢?现在的一个重大的投资者是什么呢?是那些已经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俗称“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个“BAT”我有时开玩笑说是当前我们中国经济新动能或者新投资的小发改委,他们一年所投的新的企业数量和资金量,可能是最多的,于是产生一个经济学的令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的融资很多来自于“BAT”。创新的瓶颈或者关口控制在“BAT”上,那么这样子的创新未来是不是最佳的呢?对社会大众而言是不是最佳的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让子弹飞一会儿。我们先观察观察、看一看,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也许在一定的阶段我们新动能的创新应该要加入一定的公益性、新的投资者和平台,而不完全是由现有技术的控制者来创新。

创新需要跨界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期间有一位犹太的经济学教授他叫韦茨曼,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问一个问题:人类的经济增长有没有极限?他说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事情你做多了效率越来越低。我们叫边际效用或者边际效率递减。他说创新会不会有这个问题呢?越创新到最后就完蛋了呢?我的效率越来越低下了呢?是不是这个符合经济学逻辑呀?他给个答案,他说不对。他说创新不是沿着老思路前进的,创新的最主要的来源是跨界、是交叉。

所以他通过这个例子就告诉大家:人类(经济的)增长没有极限。那么他的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一定要跨界,你在本行业继续做的话,很可能你达到了边际效率的极限,但如果你走出去一跨界那就会产生新的思想。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