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半年里,微众银行与腾讯CDC联合国内27家银行,做了一个大摸底。这次摸底,更让我们看清了当前大家消费和储蓄的改变。
“存钱”

01 日常消费的钱
日常消费的钱,大家主要放在微信零钱和支付宝余额。甚至选择现金的方式都超过选择银行活期存款。你没看错,当年银行活期存款的神话正在加速落幕。而半年跑掉1万亿,也绝不是危言耸听,瞎编乱造。
02 投资理财的钱
这一部分钱,近50%的人选择余额宝,67的人理财观念较保守,认为理财保本是前提。这说明,灵活和安全依然是大部分人看重的。数据显示,收益率大6%时就开始警惕,而到10%时,就有7成用户觉得有风险。
但人们对互联网贷款的接受度已反超银行。
在移动支付的时代背景下,79%的人都在线上购买理财,其中44%都在手机端。因此,银行接下来的发力点一定在手机银行上。
“花钱”

01 手机支付成为主流
把微信和支付宝作为主要支付方式的用户已达85%,远超现金,银行卡。这意味着无现金社会基本实现,手机支付成为主流。而麻烦的U盾、不支持刷卡的小商户,是加速推动手机支付的原因。
02 银行卡闲置
87%的手机支付用户会绑定银行卡,但其中79%的人只绑1张或部分银行卡;但目前人均持卡已超过3张,这导致了大量银行卡的闲置,也就有了现在银行的销卡行动。
03 信用卡使用率追上储蓄卡
信用卡的使用率已经渐渐追上储蓄卡,甚至在一线城市家庭月入超过1万的用户,甚至已经超过储蓄卡。这说明,人们开始意识到信用的重要价值,开始培养信用,加速信用社会的到来。
“钱该怎么办”

这次大规模摸底,摸到了太多让人难以置信的信息。
比如对于银行的使用频率,30%的人一个月才用一次银行,三分之的人大幅度减少银行使用频率,其中以80、90后最为突出。
问到为何还留在银行时,大部分都选择了安全。但很显然,这个已经不能再是银行的最佳竞争力,因为数据告诉我们,支付宝和微信的安全性认同,正在无限接近银行。
而银行理财的复杂、产品多、不透明、门槛高、不灵活等性能,更是加速了资金流向以支付宝和微信为首的网络平台。
互联网的变化,使大家的理财意识正在提升,也使大家的消费习惯、理财习惯发生改变。
在这种巨变的时代,我们的钱,到底该怎么办?
01 非银金融机构
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存款正在飙升,2017年1月份货币基金规模为3.61万亿,截至2017年10月底,货币基金总规模为6.68万亿元,半年翻了一倍。但是货币基金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年化收益逐年递减。这也让许多人对此持望而却步的态度。
02 互联网+金融
2017年,互金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6万亿元大关,和货币基金总规模持平,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和信任互联网金融了。
2018年,是时候好好给你的钱做一下资产配置了。
那我也不客气,来一波毛遂自荐,投资理财,口袋理财值得信赖。毕竟有660万用户都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已经帮他们赚了5亿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