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网友一段话,说中国人酷爱工作,非常勤劳,是东南亚和阿拉伯的懒汉、南美洲和非洲的游民们无法想象的。制造业的工人每天加班,码农其实也是没日没夜的干活,像华为这种高薪资企业,员工就是请几天年假都要焦虑很久,怕又少了工资。
大家都努力工作,但地产杠杆掏空居民钱包,导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增幅只剩下可怜的5.9%,扣除价格指数后更低,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值”。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9.4%,低于这个数字要追溯到2003年了。汽车手机消费增长都停止了,大家都不敢消费了。
其实很好理解了,做实业或者开个饭店,要操多少心,挣钱也慢,收税也少。但盖房卖地就很简单了,稍微制造些恐慌,比如和地产公司合伙做高地价,找叶T渲染下买房抗通胀,持币要傻眼,大家就歇斯底里地买房,而且还会借钱借贷买房,全副武装抵抗贬值。
买房这种也是最高级别的超大额消费,什么消费都赶不上这个,并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地产某种程度是最好的内需。但也有不足和后遗症,不足是买一次就基本满足一辈子需求,需要的人买完了,游戏就结束了。
房价上涨了,居民赚快钱,地方也可以收很多税,居民透支未来几十年的支出,地方就相当于收了未来几十年的税收。这么轻松地赚钱事情,老百姓和地方都满意。
所以光是勤劳没用,勤劳只能带来短期富裕,因为大家都很贪,想赚快钱,最后贪就把勤给毁了,所以我们几千年历史总是轮回,修养生息大家勤劳,很快是盛世,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内耗,然后打乱重来再次勤劳。这就是国民性格决定历史趋势:勤能节勇,贪愚弱私。
苏州一些外资企业撤离,有人说苏州房价高涨,地方卖地收税赚大钱,要是靠那些企业,猴年马月才能收够这么多税,他们想走就走吧。至于以后,那是别人和老百姓的事了。
这就是陈寅恪说的,中国人历来“下愚上诈”,老百姓缺乏理性,一些人就不择手段,稍微设个局,大家就都进来了。包括钱宝网E租宝泛亚都是如此,企业不择手段,居民则趋之若鹜,这么玩再勤劳也没用。
社会财富总量是不变的, 除了低比例的居住成本, 地产只是财富再分配手段,早买的赚的钱,是后买的人血汗,除非能保证一直有后来的接盘。财富分配过程中卖地收税还拿走了大头。这个玩法也类似福利彩票,大家来买,然后拿出一小半奖励中奖者,照样玩的很精彩。
拿走的这部分如果在国内流通,也算是国人的总体财富,但不少都被人带出国了,留下的就是后面人持续的几十年的辛勤劳作和省吃俭用。
地产主要功能是财富分配的手段(然地产也有少部分居住等财富功能),本身创造不了太多财富,不能孵化高科技,不能制造食物饮料,也不能产生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
我们现在没有把精力放在实体上,去制造财富,而是反复搞财富再分配工作,明显是舍本逐末了。说的难听点,这就类似村里的赌场,大家都不种地了,只是希望靠赌博重新分配发财,财富没有增量,存量能玩多久呢。
经常有人说,你不参与这个房地产泡沫,你就会吃亏,总不能持币等待贬值吧。这也有道理,也是真正悲哀的地方,大家都失去理性,傻了,你不去投身这个骗局,你反而成了傻瓜。作为大江大河里的小鱼小虾,我们选择也不多,大部分时间只能跟着流水走,哪怕水是流向渔网里的。

